重要通知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参加2月11号考试时间,按照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统一要求,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2024年11月、12月和2023年1月完成培训学员拟定于2月11日上午9点至11点参加项目线上考试。请培训教学点及时通知学员使用复习资料做好备考工作,绝大部分题目均出自复习资料中。
注意:请核对考试名单以及学员手机号,如有遗漏或修改手机号在2月4日上午10点前反馈。
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有什么知识点
一、职业道德
1、道德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的行为活动应该遵循的行为与准则。
2、在一般活动中,道德是社会舆论和个人行为准则来支撑的。
3、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反映。
4、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认可。
5、职业道德没有实质的强制性。
6、职业道德在表现形式方面,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7、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的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准
则
8、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
9、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0、职业守则的包括爱岗敬业、文明服务、团结协作、礼貌待人。
11、热情服务、礼貌待人、尊重宾客、语言文明属于文明服务。
12、职业道德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 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13、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14、认真严谨、忠于职守属于预防保健调理师职业守则。
15、制度、公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是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
16、文明服务的具体要求是尊重宾客、热情服务、语言文明、真诚奉献。
17、道德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原则和标准。
18、预防保健调理师文明服务包括谈吐文雅、言而有信、举止大方、态度和
19、预防保健调理师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平等爱人、热情服务、诚信服务。
20、职业道德的范围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 的凝聚力。
二、中医基础理论
1、确立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国医药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黄帝 内经》 。
2、标志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确立,为临床中医学发展的奠基之作是《伤 寒杂病论》 。
3、中医学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隋代巢元方等著的《诸病源候 论》 。
4、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总纲。
5、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间架结构。
6、阴阳的相关性可以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关系,二者之间必须是相互联 系的。
7、对两个事物或现象进行阴阳属性划分,是有一定原则的。这是阴阳属性 的规定性的内涵。
8、事物的阴阳属性随着时间、地点、及对立面的变更,则其属性也随之改
变,是指阴阳的相对性。
9、 “在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是指阴阳的可分性。
10、“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是阴阳的互根 互用的内涵。
11、“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揭示了阴阳间的阴阳的互 根互用。
12、具有“滋润、下流”性质,是五行中水的特性。
13、五行中木行具有“曲直生长”的特性
14、五行中土对于火的关系是为子。
15、为母是五行中土对于金的关系。
16、五行中土对于木的关系是所不胜。
17、五行中土对于水的关系是所胜。
18、五行结构系统中,一行对另一行克制太过称作相乘。
19、五行结构系统中, “反克”又叫作相侮。
20、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是气。
21、无形的、流动的、精微物质、升腾的对气的描述。
22、化生、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
23、受纳、腐熟水谷; 传化、排泄糟粕是六腑的功能。
24、心之苗为舌。
25、心是依靠心气推动血液运行的。
26、心藏神的物质基础是心血。
27、汗由津液转化而成。
28、 “君主之官”是心脏。
29、称为“华盖”的是肺。
30、肺依靠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
31、肺在志是悲。
32、肺之液是涕。
33、脾统血主要是脾气的脾气固摄作用。
34、脾在体是肌肉。
35、脾之志为思。
36、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点。
37、肝能调畅气机的原因是喜条达恶抑郁。
38、肝在体为筋。
39、为全身阴液之根本的是肾阴。
40、为人体阳气之根本的是肾阳。
41、大肠的功能是传导变化。
42、主“决断”是胆腑的功能。
43、胆为“中正之官”
44、 “太仓”指胃。
45、 “如雾”是对上焦功能的概括。
46、 “元神之府”是脑。
47、胆既属于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
48、 “阴液互生”是指肺与肾的关系。
49、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疏泄与封藏互调节、母子相生是对肝肾关系的描
50、气对各脏腑经络功能的激发,血液运行的推动作用,是气具有很强活力
流动着的物质性质决定的。
51、气升提控制有使内脏位置保持相对恒定的作用。
52、元气是人体最基本的、属于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气。
53、元气分布的部位是行于全身各处。
54、宗气还叫做大气。
55、全身气运动流行的起始部位在上气海。
56、脉管称做“血府”。
57、把水谷精微转化为津液气能生津的作用。
58、津液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属津能载气的作用。
59、津液的输布、排泄,也要依赖气化功能。这属于气能行津的范畴。
60、气能控制津液在体内维持一定的量,是气能摄津的作用。
61、血液渗出脉外发挥濡养作用是血能化津。
62、营血不单纯指“营气”。
63、营气运行的起点在中焦。
64、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十二正经。
65、能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是奇经八脉。
66、与脑、髓密切相关的是督脉。
67、与人体眼睑开合相关的经脉是阴阳跷脉。
68、督脉与男子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的经脉。
69、痛在头项部及后头部为太阳经病变。
70、精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71、使先天之精传代(遗传) 是精的生殖繁衍后代功能发挥的作用。
72、肾中精气上交于心属于精能养神。
73、心神内守,精气封藏而不妄泄是神能统精的内涵。
74、悲忧情志归属肺。
75、惊恐分属肾。
76、思是脾的情志。
77、宗气贯心脉,对于心来说属于气的气入运动方式。
78、狭义的气化是指三焦气化。
79、产生一定的阳热游行出入,温煦于表里之间,统气机,司转化,主一身 半表半里是少阳经的气化。
80、由于手足三阳经都循行于头部,故头又称作诸阳之会。
81、耳廓上有全身脏器和肢体的反应点耳与全身都有联系。
82、人迎脉是足阳明胃经。
83、能反映胃气、宗气、脉气盛衰的部位是虚里。
84、皮毛与肺关系密切。
85、六气是人类赖以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86、风为阳邪,是因为轻扬向上向外。
87、汗出恶风是风性开泄所致的临床表现。
88、风邪致病出现“头颈强痛” ,是易袭阳位的致病特点所为。
89、导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寒是寒邪的寒性收引致病特点。
90、寒邪直中脾胃,可见呕吐清涎,泄泻清稀等症是阳气失于温煦气化的原
。
91、病见高热、心烦、面赤、脉洪数,是暑邪的暑性炎热所致。
92、症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是暑邪是伤津的致病特点。
93、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挟湿原因。
94、伤暑患者常出现气短乏力,头晕恶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的机理 是耗气。
95、湿邪困脾见泄泻、尿水、水肿是因为湿伤阳气。
96、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全身肌肉困重发沉,产生的原因是湿阻气机。
97、 “燥性干涩”伤津液的机理是耗伤津液。
98、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六淫邪气是暑。
99、火邪使血液运行加速属于生风动血致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