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不知道从哪入手?那么多的知识点不知道怎么背诵记忆?记忆后的知识点如何在临床应用?为了解决大家的困难,我们特别给出《学中医三步法科普系列》,用生动明快的方式带领大家走入中医世界,这一篇我们主要讲解的是针灸学中穴位名称和定位的记忆方法与技巧。
腧穴学习第一步:解字
没错,虽然大家上过学,但是往往已经过了所谓的“人生的知识巅峰时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学的很多东西都还给老师了。“腧穴”两个字的读音同于“数学”,即使很多学医的读者也未必能一下反应过来,而针灸学里面涉及的难写的字其实还有更多,但是这些文字其实都有特定的含义,解析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医概念,并且更深入地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阳谿穴。很多人看到第二字傻眼了,这是啥?其实教材上的写法往往是阳溪穴,那为什么我们要拿出“谿”这个字来说呢?我们看到这个字的解释其实和穴位的解剖及功效是更深的联系的。它关联了一组中医的概念。
从构字法上来说,左侧的是音旁,“奚”即“奚落”之读音,而右侧为表达含义的“谷”,即山谷,如此一来,我们看到这个“谿”,其实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个“谿”不是普通的“溪”而是山谷里面的“谿”,因为溪流虽然可以出现在山谷中,但是大河的分支也可以是平地上的小溪,湖泊周围,也可以出现没有山谷的溪流,这时候,使用“谿”作为一种鉴别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而“谿”更大的意义在于联系“谿”和“谷”这一对概念,出自《黄帝内经》里的素问篇,在《气穴论篇第五十八·谿谷之会》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这句话的意思是:较大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做谷,较小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被称为溪。如果我们用原来的两个字来记忆,比如合谷的“谷”是山谷,阳溪的“溪”是小溪,就体现不出这种联系,这样我们只要看到“谷”的这个部分,就能想到这个穴位的位置在肌肉交汇的地方。而理解这个“谷”的方法也很简单,即并拢大拇指,凸起的肌肉即为“谷”,此处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展示合谷穴。
腧穴学习第二步:揣位
腧穴的名称只是我们了解其的基础和前提,针灸学最核心的知识之一,在于明确腧穴的定位,这里我们以一个最常用的穴位来讲解揣摩穴位定位的重要意义。
内关穴,主治心痛、惊悸、健忘、失眠等心与神智病症,也是缓解胃痛、呕吐、呃逆等消化科疾病的常用腧穴,更可与合谷穴并用,治疗急性的疼痛。其属手厥阴心包经,且为络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在治疗时,我们可使用针具直刺0.5寸左右,或艾条灸约10分钟。
内关穴的定位看似简单:在前臂内侧(掌侧),当曲池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取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而定位这一穴位的核心知识之一,除了基于骨度分寸法找到“腕横纹上2寸”的位置,还需要找到“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这两条肌腱,这里面有两组技巧需要我们去掌握。
首先是定义“腕横纹”——其实我们要注意的是,手腕的掌侧自然形成了多条横向的纹路,那么哪一条才是“腕横纹”呢?当肌肉形成的纹理不明确时,我们建议采用骨性标志来定位,此时,我们采取桡骨茎突与尺骨头的连线来定义这个位置,避免了相对不确定的“腕掌侧远端横纹”这一概念。而纵向的2寸,可在前臂前区的12寸基础上寻得,即“腕掌侧远端横纹至肘横纹的距离为12寸”这一内容。
纵向的定位既然明确,我们便需要再次定位横向的位置,这时候,展示“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这两条肌腱便成为了重点,我们参考黄龙祥先生编著的《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提供了这一方案: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伸直,将大拇指、小拇指并拢,坚持这一姿势,向内屈曲手腕,此时绷直的肌腱即为“掌长肌腱”,其外侧(桡侧)即为“桡侧腕屈肌腱”,在两者之间的区域,结合上文的定位,即可以纵横经纬的方式准确定位内关穴。
腧穴学习第三步:辨效
穴位的功效学习其实是最难的一步,因为教材、医籍、临床的功效存在三个维度,这就需要我们去辨析和灵活应用了。但是无论功效有多少,其实往往从三个层次去辨析:
1.近治作用:多数腧穴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这是第一层次,即“阿是穴”的层次,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范畴,推拿按摩经常采取这一思路,以及各种痛症的治疗。
2.远治作用:指腧穴可以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尤其是十二条经脉中位于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在远治作用方面的表现特别突出。这是我们针灸学最大的特色所在,比如按压合谷穴可以治疗牙痛,且这一疼痛常常是上方牙齿的疼痛,即经脉原文中的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
3.特殊作用:腧穴除了发挥局部的治疗作用和循经远道治疗效果外,腧穴还有全身性的治疗作用,如刺激神门穴可以安神助眠,以及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刺激至阴穴可以纠正胎位等,这些是需要我们特别记忆的内容。
解字、揣位和辨效,这就是我们学习针灸学腧穴内容的三步法了,你学会了吗?